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部署,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扎根深圳70余年的本土银行,深圳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扎实做好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努力践行新时代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和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本土金融力量。
强化政治站位,深学笃行领会全会精神
站在建设金融强国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深圳农商银行党委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决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全方位、多形式、分层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全行党员干部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力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
7月29日,该行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集中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下发学习通知,各直属党组织结合实际,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认真收听收看相关报道,广泛宣传宣讲,推动全会精神入心入脑、落地落实。8月29日,市委两新工委主要领导到该行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深圳农商银行全行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就如何从自身出发、从业务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讨论,全行形成干事创业的新精气神。
坚守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写好“五篇大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深圳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积极拥抱数字金融,重点发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不断加强养老金融,以实际行动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注普惠金融,坚定做小做散服务千企万户。自成立以来,深圳农商银行一直坚定走服务社区、服务零售、服务中小微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勇当普惠金融主力军。该行更是将服务普惠小微写入企业纲领,作为引领全行发展的行动指南。
深圳农商银行200余家网点遍布全市街道,网点布局深入社区和产业园区,用心守护社区和草根大众的“街坊生意”。为真正做到向居民、中小微企业提供“零距离”的服务,该行以各网点为服务据点,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定需求,直接“下沉服务”到社区、园区,做到“不找关系不找人,金融服务送上门”。
近年来,深圳农商银行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在全年信贷额度中单列普惠小微专用额度,保证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考核纳入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此外深圳农商银行从产品研发、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产品和模式创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审批效率和风控水平,有效拓展中小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2023年,深圳农商银行推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专属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个体深信贷”即是印证。
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占全部公司贷款户数的99%以上,中小微企业贷款占公司贷款比例超92%,高度契合国家关于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政策。
聚焦科技金融,服务深圳市五分之一的科技企业。紧贴深圳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结构升级趋势,深圳农商银行早在2017年就提出科技企业服务转型,2021年在新的战略规划中,更是提出做“有科技企业服务特色的银行”,坚持“做早、做小、拓面”,近距离服务中小微科技企业。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无抵押、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和融资难点,深圳农商银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出“授信+培育”特色金融服务模式。“知识产权贷”就是该行突破传统授信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打造“专业免费评估+绿色审批保障+便捷线上质押”的“一站式”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深圳农商银行帮助企业将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2024年,深圳农商银行以科技专营支行建设为抓手,探索打造科技金融专营服务体系。此外该行搭建“三维”特色产品矩阵,为企业提供“不同产品组合+长短期搭配”的综合方案,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农商银行已服务深圳市超五分之一的科技企业,当前科技企业贷款规模超31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覆盖超95%。
发力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中,深圳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绿色信贷模式,同时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做法延伸应用在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发展融合。
此外,深圳农商银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陆续推出“碳减排贷”“光伏贷”等绿色信贷产品,通过将企业碳绩效与优惠利率挂钩、碳排放权质押等方式引导企业低碳转型。2024年该行积极开展“降碳贷”业务试点,主动向具有绿色低碳转型需求的客户介绍该业务模式,于6月底完成首笔“降碳贷”业务落地。此外,该行还创新推出“智小窝新市民绿色信用卡”“新能源汽车贷”等消费端绿色普惠金融产品,以金融手段提升市民环保意识。
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14亿元,较年初增长超47亿元,增幅超28%。
推进数字金融,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浪潮下,社会大众对金融业加强科技变革的期望愈加强烈。深圳农商银行认为,数字化是最大新增变量,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为此该行及早布局,从战略高度强化数字化顶层规划,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金融科技的创新研发,探索金融科技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2021年,该行开启以数字化转型为方向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以“零售+科技+生态”为驱动,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零售银行。通过组织架构、业务模式、科技能力等方面的变革,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实践。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为出发点,深圳农商银行更是积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搭建数字化营销和风控平台,不断丰富教育、医疗、消费等民生领域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专项领域的金融场景对接,重塑数字智能金融服务新生态,全面打造“有深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新金融服务。
探索养老金融,暖心服务尽显温情。扎根本土服务社区70余年,深圳农商银行一直有着“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该行发挥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优势,积极探索打造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让“养老”体验舒心金融服务。
为满足老年群体的金融业务需求,深圳农商银行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覆盖储蓄、理财和保险等类型,为不同年龄群体的老年客户提供理财规划和资产配置服务。在传递金融温度方面,深圳农商银行200多家网点畅通服务老人“绿色通道”,长期在网点开设老人优先窗口,并配备血压仪、血糖仪、老花镜、简易药箱、爱心专座等适老便民服务设施。服务举措上,深圳农商银行坚持提供银行卡和存折两种方式,充分尊重老年客户选择自己熟悉的模式办理相关业务。此外,该行对手机银行App进行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并持续更新升级,将“智慧化”与“有温度”紧密结合,让老年群体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践行金融为民,用心用情办好群众事
金融为民,金融向善。2024年深圳农商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以服务实体、服务普惠、服务民生为己任,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奋力书写“人民金融”新篇章。
创新服务,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方面的需求,近年来深圳农商银行陆续推出“小微e贷”“创业担保贷”“生意贷”等多款专项融资产品,切实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为助力新市民安居宜居,深圳农商银行推出智慧租住平台金信“智小窝”,为众多来深建设者构筑智慧居住服务。今年5月,深圳市公积金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二手房跨行“带押过户”服务,深圳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成为该业务首批落地实施银行之一,让市民享受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
多维度提升外籍人士金融服务体验。为贯彻落实“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的号召,深圳农商银行秉承“让金融更简单”的使命,推出一系列符合外籍人士习惯的特色金融服务,如打造5公里口岸国际金融新体验、开展“零钱包”兑换服务、外卡取现功能升级、简化外币支付程序等,旨在简化支付流程,提升支付便利性,助力营造国际化、便利化的支付环境。
加强消保知识宣传,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今年4月,深圳农商银行携手公明辖区派出所,在三个大型园区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宣讲活动,触达92家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这只是深圳农商银行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案例之一。2024年该行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防范非法集资月”系列宣教活动,就反假币、防诈骗、个人征信、存款保险等政策知识进行宣讲,增强市民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
未来,深圳农商银行党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落实;把学习贯彻成果落在实际行动上,锚定金融强国目标,以优质金融服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深圳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