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配套政策文件的通知》、《关于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等文件要求,将2023年上半年资本情况有关信息披露如下:
一、资本充足率计量范围
我行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并表资本充足率计量,计量范围包括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海兴邦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宜州深通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灵川深通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扶绥深通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苍梧深通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二、资本充足率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6月末,我行并表口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81%,资本充足率为14.73%,满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最低要求和2.5%的储备资本要求。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净额520.88亿元,一级资本净额549.48亿元,资本净额631.61亿元。
三、风险加权资产情况
截至2023年6月末,我行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4289.16亿元,其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4043.65亿元,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为2.89亿元,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为242.62亿元。表内信用风险暴露总额为7048.87亿元,表外转换后信用风险暴露总额为144.92亿元,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余额为0.34亿元。
附表一:资本构成披露 (截至2023年6月末)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核心一级资本: |
数额 |
代码 |
|
1 |
实收资本 |
10,398 |
|
2 |
留存收益 |
0 |
|
2a |
盈余公积 |
6,176 |
|
2b |
一般风险准备 |
7,679 |
|
2c |
未分配利润 |
17,604 |
|
3 |
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和公开储备 |
- |
|
3a |
资本公积 |
8,538 |
|
3b |
其他 |
101 |
|
4 |
过渡期内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数额(仅适用于非股份公 司,股份制公司的银行填0即可) |
- |
|
5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2,705 |
|
6 |
监管调整前的核心一级资本 |
53,202 |
|
核心一级资本:监管调整 |
|
|
|
7 |
审慎估值调整 |
0 |
|
8 |
商誉(扣除递延税负债) |
931 |
a-b-f |
9 |
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扣除递延税负债) |
183 |
c-d-g |
10 |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
- |
|
11 |
对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现金流套期形成的储备 |
- |
|
12 |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
- |
|
13 |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
- |
|
14 |
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
- |
|
15 |
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扣除递延税项负债) |
- |
|
16 |
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普通股 |
- |
|
17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核心一级资本 |
- |
|
18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
19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中应扣除金额 |
- |
|
20 |
抵押贷款服务权 |
不适用 |
|
21 |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扣除金额 |
- |
|
22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的未扣除部分超过核心一级资本15%的应扣除金额 |
- |
|
23 |
其中:应在对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扣除的金 额 |
- |
|
24 |
其中:抵押贷款服务权应扣除的金额 |
不适用 |
|
25 |
其中:应在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 中扣除的金额 |
- |
|
26a |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投资 |
- |
|
26b |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缺口 |
- |
|
26c |
其他应在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合计 |
- |
|
27 |
应从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 |
|
28 |
核心一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
1,114 |
|
29 |
核心一级资本 |
52,088 |
|
其他一级资本: |
|
|
|
30 |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
2,499 |
|
31 |
其中:权益部分 |
- |
|
32 |
其中:负债部分 |
2,499 |
|
33 |
过渡期后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 |
- |
|
34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361 |
|
35 |
其中:过渡期后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部分 |
- |
|
36 |
监管调整前的其他一级资本 |
2,860 |
|
其他一级资本:监管调整 |
|
|
|
37 |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 |
- |
|
38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其 他一级资本 |
- |
|
39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 应扣除部分 |
- |
|
40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 |
- |
|
41a |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其他一级资本投资 |
- |
|
41b |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其他一级资本缺口 |
- |
|
41c |
其他应在其他一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 |
- |
|
42 |
应从二级资本中扣除的未扣缺口 |
- |
|
43 |
其他一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
- |
|
44 |
其他一级资本 |
2,860 |
|
45 |
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
54,948 |
|
二级资本: |
|
|
|
46 |
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 |
2,499 |
|
47 |
过渡期后不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部分 |
- |
|
48 |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
721 |
|
49 |
其中:过渡期结束后不可计入的部分 |
- |
|
50 |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 |
4,992 |
|
51 |
监管调整前的二级资本 |
8,213 |
|
二级资本:监管调整 |
|
|
|
52 |
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的二级资本 |
- |
|
53 |
银行间或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通过协议相互持有的二级资本 |
- |
|
54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应扣除部分 |
- |
|
55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中的二级资本 |
- |
|
56a |
对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投资 |
- |
|
56b |
有控制权但不并表的金融机构的二级资本缺口 |
- |
|
56c |
其他应在二级资本中扣除的项目 |
- |
|
57 |
二级资本监管调整总和 |
- |
|
58 |
二级资本 |
8,213 |
|
59 |
总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 |
63,161 |
|
60 |
总风险加权资产 |
428,916 |
|
资本充足率和储备资本要求 |
|
|
|
6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2.14% |
|
62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12.81% |
|
63 |
资本充足率 |
14.73% |
|
64 |
机构特定的资本要求 |
- |
|
65 |
其中:储备资本要求 |
2.50% |
|
66 |
其中:逆周期资本要求 |
- |
|
67 |
其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
- |
|
68 |
满足缓冲区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
- |
|
国内最低监管资本要求 |
|
|
|
69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5% |
|
70 |
一级资本充足率 |
6% |
|
71 |
资本充足率 |
8% |
|
门槛扣除项中未扣除部分 |
|
|
|
72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小额少数资本投资未扣除部分 |
1,924 |
|
73 |
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大额少数资本投资未扣除部分 |
183 |
|
74 |
抵押贷款服务权(扣除递延税负债) |
不适用 |
|
75 |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扣除递延税负 债) |
2,273 |
|
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限额 |
|
|
|
76 |
权重法下,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
11,276 |
|
77 |
权重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
4,992 |
|
78 |
内部评级法下,实际计提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
不适用 |
|
79 |
内部评级法下,可计入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
不适用 |
|
符合退出安排的资本工具 |
|
|
|
80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数额 |
- |
|
81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不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的数额 |
- |
|
82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数额 |
- |
|
83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不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数额 |
- |
|
84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额 |
- |
|
85 |
因过渡期安排造成的当期不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额 |
- |
|
附表二:集团口径的资产负债表 (财务并表和监管并表,截至2022年6月末)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
财务口径合并资产负债表 |
资 产: |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38,115 |
存放同业款项 |
9,142 |
贵金属 |
0 |
拆出资金 |
8,915 |
衍生金融资产 |
0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15,453 |
发放贷款和垫款 |
368,265 |
金融投资: |
0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63,726 |
债权投资 |
188,294 |
其他债权投资 |
7,03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
213 |
长期股权投资 |
0 |
投资性房地产 |
0 |
固定资产 |
2,562 |
使用权资产 |
717 |
无形资产 |
628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309 |
商誉 |
931 |
其他资产 |
1,512 |
资产总计 |
707,816 |
负债: |
0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5,321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
2,515 |
拆入资金 |
25,736 |
交易性金融负债 |
0 |
衍生金融负债 |
0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
9,393 |
吸收存款 |
563,686 |
应付职工薪酬 |
1,554 |
应交税费 |
759 |
租赁负债 |
737 |
应付债券 |
34,547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151 |
其他负债 |
4,124 |
负债合计 |
648,522 |
股东权益: |
|
股本 |
10,398 |
其他权益工具 |
2,499 |
资本公积 |
8,538 |
减:库存股 |
0 |
其他综合收益 |
101 |
盈余公积 |
6,176 |
一般风险准备 |
7,679 |
未分配利润 |
17,60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52,996 |
少数股东权益 |
6,298 |
股东权益合计 |
59,294 |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
707,816 |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
监管口径合并资产负债表 |
资产 |
|
现金 |
1,357 |
贵金属 |
-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36,664 |
存放同业款项 |
9,144 |
应收利息 |
1,700 |
贷款 |
366,786 |
贸易融资 |
2,189 |
贴现及买断式转贴现 |
9,353 |
其他贷款 |
- |
拆放同业 |
8,915 |
其他应收款 |
1,077 |
投资 |
228,383 |
债券 |
167,037 |
股票 |
- |
其他 |
61,346 |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
6 |
买入返售资产 |
15,645 |
长期待摊费用 |
81 |
固定资产净值 |
2,434 |
固定资产清理 |
0 |
在建工程 |
130 |
无形资产 |
628 |
抵债资产 |
194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307 |
其他资产 |
34,793 |
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 |
14,010 |
资产总计 |
707,769 |
负债 |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5,311 |
同业存放款项 |
2,495 |
同业拆入 |
17,771 |
卖出回购款项 |
9,393 |
各项存款 |
551,499 |
应付利息 |
13,560 |
应交税费 |
759 |
应付职工薪酬 |
1,555 |
应付股利 |
139 |
其他应付款 |
2,186 |
递延收益 |
129 |
预计负债 |
190 |
转贷款资金 |
7,784 |
应付债券 |
2,499 |
其他负债 |
33,054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151 |
负债合计 |
648,475 |
所有者权益 |
|
实收资本 |
10,398 |
资本公积 |
8,538 |
其他权益工具 |
2,499 |
其他综合收益 |
101 |
盈余公积 |
6,177 |
一般风险准备 |
7,679 |
未分配利润 |
17,604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52,996 |
少数股东权益 |
6,298 |
所有者权益总计 |
59,294 |
附表三:有关科目展开说明表 (截至2023年6月末)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
监管并表口径下的资产负债表 |
代码 |
商誉 |
2,489 |
a |
商誉减值 |
1,558 |
b |
无形资产 |
628 |
c |
其中:土地使用权 |
446 |
d |
递延税所得税负债 |
151 |
e |
其中:与商誉相关的递延税项负债 |
- |
f |
其中:与其他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相关的递延税负债 |
- |
g |
附表四:资本工具主要特征 (截至2023年6月末)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
项目 |
合格资本工具1 |
合格资本工具2 |
1 |
发行机构 |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农村商业银行 股份有限公司 |
2 |
标识码 |
1921030 |
2021012 |
3 |
适用法律 |
中国大陆 |
中国大陆 |
|
监管处理 |
|
|
4 |
其中:适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规则 |
二级资本 |
其他一级资本 |
5 |
其中:适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结束后规则 |
二级资本 |
其他一级资本 |
6 |
其中:适用法人/集团层面 |
法人/集团 |
法人/集团 |
7 |
工具类型 |
二级资本工具 |
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
8 |
可计入监管资本的数额(单位为百万,最近一期报告日) |
人民币2499百万元 |
人民币2499百万元 |
9 |
工具面值 |
人民币 2500 百万元 |
人民币 2500 百万元 |
10 |
会计处理 |
应付债券 |
其他权益工具 |
11 |
初始发行日 |
2019年9月10日 |
2020年4月8日 |
12 |
是否存在期限(存在期限或永续) |
存在期限 |
永续 |
13 |
其中:原到期日 |
2029年9月12日 |
无到期日 |
14 |
发行人赎回(须经监管审批) |
是 |
是 |
15 |
其中:赎回日期(或有时间赎回日期)及额度 |
自发行之日起第5年末,如果得到中国银保监会的批准,即2024年9月12日可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 |
自发行之日起5年后,经银保监会批准,本行有权于每年付息日(含发行之日后第5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赎回本期债券。 |
16 |
其中:后续赎回日期(如果有) |
不适用 |
自发行之日起5年后,经银保监会批准,本行有权于每年付息日(含发行之日后第5年付息日)全部或部分赎回本期债券。 |
|
分红或派息 |
|
|
17 |
其中:固定或浮动派息/分红 |
固定利率 |
分阶段调整的票面利率 |
18 |
其中:票面利率及相关指标 |
4.45% |
前5年票面利率为4.20%,此后每5年按国债加固定息差的方式进行重置,每个重置期内利息保持不变。 |
19 |
其中:是否存在股息制动机制 |
否 |
是 |
20 |
其中:是否可自主取消分红或派息 |
无自由裁量权 |
是 |
21 |
其中:是否有赎回激励机制 |
否 |
否 |
22 |
其中:累计或非累计 |
非累计 |
非累计 |
23 |
是否可转股 |
否 |
否 |
24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触发条件 |
不适用 |
不适用 |
25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全部转股还是部分转股 |
不适用 |
不适用 |
26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价格确定方式 |
不适用 |
不适用 |
27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是否为强制性转换 |
不适用 |
不适用 |
28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后工具类型 |
不适用 |
不适用 |
29 |
其中:若可转股,则说明转换后工具的发行人 |
不适用 |
不适用 |
30 |
是否减记 |
是 |
是 |
31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减记触发点 |
以下两者中的较早者:(1)银保监会认定若不进行减记,发行人将无法生存;(2)相关部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发行人将无法生存。 |
以下两者中的较早者:(1)银保监会认定若不进行减记,发行人将无法生存;(2)相关部门认定若不进行公共部门注资或提供同等效力的支持,发行人将无法生存。 |
32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部分减记该是全部减记 |
全部减记 |
部分或全部减记 |
33 |
其中:若减记,则说明永久减记还是暂时减记 |
永久减记 |
永久减记 |
34 |
其中:若暂时减记,则说明账面价值恢复机制 |
不适用 |
不适用 |
35 |
清算时清偿顺序(说明清偿顺序更高级的工具类型) |
受偿顺序在存款人和一般债权人之后,股权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混合资本债券之前;与发行人己发行的与本次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次级债务处于同一清偿顺序,与未来可能发行的与本次债券偿还顺序相同的其他二级资本工具同顺位受偿。 |
受偿顺序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处于高于本期债券顺位的次级债务之后,发行人股东持有的所有类别股份之前。 |
36 |
是否含有暂时的不合格特征 |
否 |
否 |
|
其中:若有,则说明该特征 |
|
|